安远新媒体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申万菱信基金沈科:固收投资的“道与术”

2022-08-11| 发布者: 安远新媒体|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申万菱信基金固定收益投资二部负责人沈科,既是固收行业的老人,也是公募固收的新人。由银行固收投资出身,...
快手充值

  申万菱信基金固定收益投资二部负责人沈科,既是固收行业的老人,也是公募固收的新人。由银行固收投资出身,转战过外资银行、保险机构,由此,宏观分析、组合配置、策略增厚,在沈科身上汇集调和。

  在沈科淬炼升华的同时,固收投资的发展态势也是奔涌向前,不舍昼夜——策略非常丰富、投资者熙熙攘攘。关于固收投资,如何确定自己的航向和航道?沈科的投资条理清晰:在风险收益目标指引下,搭建大类资产配置组合;在此基础上,动态调整大类资产配置比例,同时以交易策略力争收益增厚。这便是沈科固收投资的“道与术”。

  固收投资老人/新人

  6月23日,沈科在公募固收投资的经历上满“周岁”了。这样看来,沈科是公募固收投资的“新人”;但沈科其实是固收投资的“老人”。

  沈科拥有15年投研交经验,曾任中国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交易员、深圳发展银行上海交易中心高级交易员、恒生银行财资部高级交易员。从银行体系离开后,他又曾任太平养老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债券事业部执行总经理。2021年6月加入申万菱信基金。

  沈科的经历,是当下公募固收投资的一个普遍现象。近年来,一大批拥有银行、保险等领域固收投资经验的投资经理,加入公募固收投资,为行业带来既熟悉又陌生的源头活水。但是,沈科在这一批“老新人”中又是比较特殊的存在。

  用沈科自己的话说是“科班出身”。但同样是“科班出身”,沈科的科班,显然更为复合。在内资银行期间,沈科主要做自营盘的交易头寸,其专业训练集中在自上而下的宏观框架;在恒生银行期间,他系统学习了外资银行的交易策略,并拓宽了研究和投资的资产类别和“工具箱”;带着这样的经历到了保险行业,沈科主要负责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在负债端风险偏好偏低的环境中,资产配置和管理成为沈科专研的方向。

  带着这样复合的经历加入公募固收投资领域,兼容并蓄的沈科,驾轻就熟。

  1和3的“道与术”

  当然,驾轻就熟并不是说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沈科通过投资实践不断精进,固收投资同样在发展变化,不舍昼夜。

  “策略非常丰富、投资者熙熙攘攘”,这是沈科总结的固收投资新变化。在具体现象层面,则更是如“万花筒”一般:策略五花八门、工具千变万化,而且固收投资的交易频率同样在信息丰富的环境下大为提升;在投资者层面,虽然固收投资因为杠杆控制、信用控制的限制,收益波动空间相对有限,但是不同投资者的诉求却极为多元,带来了市场资金的“去中心化”……

  不过,公募固收投资在这流变不居的大环境中,仍然属于风格相对明晰的一块。沈科的理解是,固收投资应该是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这样其两大特征和要求就一目了然:通过组合投资和精细化投资,力争增厚收益;通过分散投资、风险管理,控制回撤。

  概括起来,就是沈科固收投资的“1和3”。

  “1”即一个中心目标——风险收益。需要说明的是,这一个中心绝不是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一侧的自我界定,而是由市场需求、投资者预期共同决定的,背后还关系到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

  “3”则是投资三个层次——搭建大类资产配置组合,以此夯实基础;在此之上,根据市场变化,动态调整大类资产配置比例;同时,以交易策略力争收益增厚。分门别类来看,组合配置考验基金经理对于市场的整体认知,沈科关注的核心有两点,即市场在哪里?市场在交易什么?动态调整和交易,则是在整体认知之下的实践操作,即对于市场预期差的捕捉。

  “你对市场要有预判,至于这样的预判是不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市场应不应该这样走,有时候其实未必重要。因为你不是市场,你只是市场中的一小部分,不能决定市场的方向,重要的是预期差,发现它、抓住它。”沈科的想法,看似玄奥,实则真诚。

  沈科表示,固收投资想要领先市场“半步”已经非常困难。但是,体系和平台可以助一臂之力。申万菱信基金已经在搭建和完善的关键假设平台(Key Assumption Platform),正成为固收投资的“神奇助攻”。

  挖掘绿债投资

  据悉,7月11日起,申万菱信基金将发行由沈科担纲的申万菱信绿色纯债基金。该基金投资于基金界定的绿色主题债券的债券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

  资料显示,“绿色债券”是指主要投资于支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产业、绿色项目或绿色经济活动,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包括但不限于绿色金融债券、绿色企业债券、绿色公司债券、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涵盖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六大领域。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容量实现快速增长,2021年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突破性跃升,共计发行绿色债券626只,发行总金额高达6025亿元。而且我国绿色债券扩容空间潜力较大,预计2022-2025年持续高增长。2018-2021年期间,我国绿色债券存量余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3%;鉴于新能源转型的紧迫性加强,预计2022-2025年期间我国绿色债券存量的年增速将有所提高。若年均增速达到25%,2025年底我国绿色债券存量或将达到2.7万亿元。

  “绿债有发行主体评级高、违约风险相对较低等特点,而且绿债的投资回报具有明显优势。在回报预期差不多的情况下,投资于正确的事情,就是不错的选择,况且是有比较优势的绿债投资。”沈科表示。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述内容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对未来市场表现的保证,不代表本公司对基金业绩的任何承诺或预测。观点仅代表当时看法,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评级并不预示本基金的未来业绩表现。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安远新媒体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安远新媒体 X1.0

© 2015-2020 安远新媒体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