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新媒体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又是主编曹文轩!语文课本又出问题,内容遭篡改,他到底意欲为何

2022-10-16| 发布者: 安远新媒体|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谁能想到,开学才刚刚过去不到一周的时间,中小学教材就又接连出现问题,让家长们原本已经放下的心再次提了...
大吨位吊装带

谁能想到,开学才刚刚过去不到一周的时间,中小学教材就又接连出现问题,让家长们原本已经放下的心再次提了起来。

9月5日,江苏宿迁的一位家长在偶然翻看儿子二年级语文教材时,却被课文《刘胡兰》中的一句话给惊到了。

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敌人想收买刘胡兰,说出一个村子里的同伙,就给她100块钱。

乍一听,这样的描述似乎没什么问题,可关键就在于,在很多家长的印象中,这里的原文描述为100银元,而不是100块钱。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银元就是俗称的大洋,当时仅仅只要一块银元,就能换来许多许多的粮食,解决全家的温饱问题。

更何况刘胡兰那个时期的100银元如果放到现在,至少也得好几万块钱,这点足以看出,她当时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心中丝毫不为所动的觉悟。

可在当今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却将100银元换成了100块钱,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可意思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现在的100块相比于当时的100银元,不仅概念不同,从课本中传达出来的含义也完全不同,这也难怪会让人如此生气。

然而随着事情的持续发酵,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自家孩子的课本被篡改。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这篇出自《孟子》的儒家经典著作,几乎下到3岁小孩,上到90岁的老人都熟记于心。

可最近却又细心的家长意外发现,自己孩子的课本中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改成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同样只是一字之差,可“斯”这个字却比“是”更符合古人,因为“斯”在古文中非常常见,然而“是”的用处就与“斯”明显不同。

从课文《刘胡兰》中出现的100块钱,再到《孟子》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或许是编者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为了方便孩子们更好的去理解,可这样的做法是否真的有必要?

都说历史不容篡改,细节决定成败。

也正是受到之前毒教材事件的影响,如今大部分家长对于教材更是慎之又慎,毕竟教材质量不仅关乎着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其影响也会伴随一生。

对此,人民日报就曾一针见血的给教育界敲响警钟,称教材里有真理、有国家,也有灵魂塑造,无论是文字还是插图,无论是作者还是出版者,每一个环节的参与都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可尽管央媒对于教材问题都非常看重,不过从吴勇毒插画事件之后引发的种种现象也能明显看出,中小学生教材中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

从之前的毒教材到如今被家长发现的新教材问题,网友们惊讶的发现,新版语文教材依旧是曹文轩,这也令大家百思不得其解。

曹文轩的问题早在毒教材事件发酵后,就被大众所熟知,他不仅在课本中声称,火药、印刷、瓷器都是外国人发明的,还在教材中引用露骨诗句。

就连“童话大王”郑渊洁都怒斥其在课本中夹带私货,然而在这一系列丑闻曝光后,曹文轩依旧可以稳坐钓鱼台,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此外,在9月6日也有家长陆续发现,人教版九年级的日语教材插图中,居然出现了731这个数字。

图中有三个学生身穿篮球服,每个球服都印着一个数字,分别是731。

这三个数字对于我们每一位国人而言,都不可能忘记,可为何这串数字会如此明目张胆的出现在中学生的教材中,是巧合还是有人刻意而为,恐怕也只能交给时间去判断了。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安远新媒体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安远新媒体 X1.0

© 2015-2020 安远新媒体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